top of page

【 毋忘歷史 | #共生音樂節 草心說白話】



「我們沒有一個人聽過二二八的槍響,但我們感到耳鳴」— 共生音樂節

2月即將迎來的共生音樂節 ,跟芒草心一樣邁向第十一個年頭。共生音樂節透過展覽、真人圖書館、及音樂表演等形式,致力將台灣人共同的歷史傷痕,以理性對談與感性藝態,彼此交錯呈現。



同樣作為第一線議題戰友,#芒草心 今年也將參與共生音樂節市集,帶著象徵「#去汙名之繫」的白色毛巾,一起來到現場與這場體現民主價值的重要活動。



--

談及二二八,很多人可能聽過陳誠、陳儀、陳澄波等相關人物的名字。但其實在菸販林江邁因走避不及而受槍把之暴的當天,旁邊圍觀民眾中,吃了第一顆冤枉彈的即是艋舺有名的角頭老大 — 陳木榮弟,陳文溪。

這段歷史並非毫無爭議,有人提到當時的執法人員殺了無辜民眾,怎麼還能全身而退?或許跟陳文溪的背後的黑道家世,有不可言說的巧合。

自此之後,各地動亂叢生,被剝奪身份、名份的人越來越多。 所謂的「遊民」,#遊蕩的人民,時不時也為各種反抗事件擔任代罪羔羊。


--

白色恐怖受難者與無家者,皆是生活在這個社會裡,卻因為背負著污名因此隱身,是在視線裡被抹去的存在、在日常裡刻意留白的存在。

曾被依懲治叛亂條例(時令)2條1唯一死刑起訴的陳欽生,為了避免特務騷擾,被迫在臺北街頭生存長達三年,仰賴四處翻找餿水維生。

無論以過去、現在、未來的人權觀點來看,都很難想像陳欽生是如何背負時代壓抑的命運,忍辱負重、淬苦為礪,現今仍以 #人權運動家 活躍著。

去看見受壓迫的人,社會才得以鑑古知今的前進 看見因為政治、歷史而被壓抑發聲的白色恐怖受難者 看見因為標籤、結構而被壓抑發聲的無家者 都是一樣重要的。



藉著一年一度的 #共生音樂節 ,芒草心也以「白」之名,在得來不易的民主聚會,為街頭無家者發聲。

14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