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社會資源匱乏,芒草心堅持助無家者返家之路

已更新:2019年4月21日



夜色已深,流浪生活體驗營的學員拿著紙板,正跟著導師尋找可以安眠之處

(流浪生活體驗營的學員拿著紙板,正跟著導師尋找安身之處)

夜深了,漫長的一天即將結束,台北火車站周遭有許多行色匆匆的路人正趕著路。有的滑著手機,有的聽著音樂,有的三三兩兩聊天抱怨難搞的客戶或是熱烈討論起最新的八卦。但不久後他們都將回到自己溫暖的窩,儲備體力準備迎接新的一天。

在火車站外圍和艋舺公園內,另一群人也開始在地上鋪起紙板和睡袋,嘗試在不夜台北城的忙碌街道旁得到一點恢復體力的機會,畢竟很多人約五六點就得起床準備工作去了(*1)。

「為什麼他們不進收容所休息呢?」

根據統計,台北市目前約有七百多名的無家者,但目前官方和民間單位的安置床位卻只有兩百床左右,僧多粥少,各收容中心經常處於滿床甚至超收的狀況。的確有少部分無家者有不願意被安置的狀況(*2),但在長期床位供應不足的狀態下,許多有意願的無家者卻無法進入收容中心居住,往往要等到身體發生狀況不適宜繼續露宿才能進到系統裡獲得安置。

艋舺公園有無家者死亡,代表社工怠惰職責?

在難為無米之炊的狀況下,我們很難下這樣簡化的結論。就跟我們都同意「醫院裡有病人死亡,並不代表醫護人員沒有善盡職責。」沒有醫護人員願意讓自己努力救治的病人過世,同樣的,每一個無家者生命的消逝,對社工來說都是讓人傷痛的一刻。一個生命的消逝背後有許多複雜因素,過度簡化的推論對現狀並無幫助,對社工的熱誠更是很大的打擊。

重返社會之路,需要的不只吃和睡。

不管是學界研究還是國外的實務工作者經驗(*3, *4),都顯示「居住」是重返社會之路最重要的基礎。無家者進入收容中心之後身心獲得安頓,社工也不必再到街頭尋找行蹤飄忽的個案而能夠建立穩定的信任關係,才有機會透過「專業服務」協助無家者重新創造與生命有意義的連結,陪伴個案度過人生困頓時刻重新站起來。這個過程雖然緩慢,但卻是治本的良方。

這些專業服務的發生,都要先建構在穩定的「居住」之上。這也是為何芒草心自 2014 年起設立自立支援中心提供住宿,並開始發展許多不同的培力方案如街遊起家工作室。雖然中間也有困頓的時刻(*5),但我們還是會繼續堅持下去做我們該做的事。

感謝所有一路以來愛護與支持芒草心的朋友,我們會在陪伴無家者這條路上繼續努力、往前邁進。

附註:

  • *1、「大多數的受訪遊民都曾經工作、賺過錢,佔了全部受訪者的 84.4%,比例相當高。」(鄭麗珍、林萬億,《遊民生活狀況調查研究》,行政院內政部社會司委託研究報告 P.70)

  • *2、美國街友寧願睡戶外的10大理由:http://goo.gl/Lswu7L

  • *3、給無家可歸的人一本書:奧斯汀流浪者圖書館:http://goo.gl/0C6hVJ

  • *4、2020年 美國真的不再有遊民了嗎?:http://goo.gl/ixmj5s

  • *5、撤銷 2014 年夜宿補助案 - 訴願成功:http://goo.gl/OmrWxR

3 則留言


Thank you to Missing Grass Heart for its long-term efforts, PolyTrack which have helped more people see, understand, and support it.

按讚

Almond13 Smug
Almond13 Smug
6月23日

Every session Slope Game seems new and exciting since the pace and difficulty keep going up.

按讚

曹麗喜
曹麗喜
2019年4月22日

請問我有一些水電零件,因為先父曾是水電技士,所以有一些父親留下來的東西,不知貴中心有沒有需要的,不然我們只能丟棄,很可惜,所以想請問一下,若需要可以捐給中心嗎?

按讚

© All rights reserved by  社團法人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

  • Instagram
  • Facebook
  • YouTube

合作夥伴

​聯絡我們

電話: 02-2331-5992
時間: 週一至週五 09:30-18:00
地址: 10847 台北市萬華區雅江街50號

統一編號: 31817871
信箱: 9487@homelesstaiwan.org

​發票捐贈愛心碼 9487

勸募字號 衛部救字第 1131364376 號

台塑王長庚公益信託
bottom of page